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畲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畲族山歌:穿行在致富大道上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吴志 张建辉 2017年11月23日 阅读量:

  “一双酒盏花里红,奉上酒筵敬贵客……”8月9日傍晚,在福建省泉州锦尚镇锦尚公园,47岁的妇女段杰芝和几名同乡唱起了畲乡著名的《敬酒歌》。段杰芝来自云南省大理巍山自治县南诏镇,来当地打工已经5年了,看着渐渐鼓起的“腰包”,她唱山歌时常笑得合不拢嘴。

  锦尚镇位于泉州湾口突出部,是我国著名侨乡。当地外来务工人员超过8600多人,其中有上百名来自江西、安徽、云南的少数民族务工者,特别是畲族人。

  畲族人自称“山哈”,意思是山上的客人。由于多居住在山区,人们山岭相隔,歌声就成了山哈的心灵翅膀。唱山歌在畲族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畲家人上山唱,下田唱,婚嫁唱,拜年唱,只听青山绿水间,盈盈歌声回绕。

  “60岁以上的一些畲民还会唱山歌,而40岁以下的年轻畲民别说唱,大多数连山歌的内容都已经听不懂了。”负责当地治安的深埕边防派出所警官蔡伟荣介绍说。以前因文体设施薄弱、文娱生活匮乏,一些务工者常染上不良习气,并诱发一些邻里纠纷,成为当地乡镇经济发展难啃的“骨头”。随之,当地在畲族文化上下起功夫。深埕边防派出所协调镇文明办、文化站、妇代会,利用镇办公大楼门前的空地开辟文化广场,安装音响设备和灯光设施,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设立畲歌讲习所,专门教唱畲歌。

  来自贵州省贞丰县白层镇那郎村的韦国祥,也是“山歌盛宴”的受益者之一。“畲家人以歌言情,以歌叙事,甚至以歌代言,什么都能唱,强调即兴创作,见什么唱什么,曲调高亢、自由、舒朗。”韦大叔说,白天在纺织厂打工,晚上的娱乐休闲活动就是聚在一起唱唱畲歌。每逢佳节,他们还在当地开展多彩的山歌比赛、小说歌会、对唱歌会等活动,少则七八人,多时达近百人,活动甚至吸引了许多当地人前来捧场。其中情歌数量最多,也最有特色,采用假嗓高八度独唱或对唱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人学唱。

  锦尚的畲家人说,传统畲歌多以七言为一句,两句为一行,两行称为一条,讲究畲语押韵。畲族山歌可分为叙事歌、小说歌和杂歌等。翻阅资料发现,用汉字记录成册的《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共收录畲族歌谣201首。其中最广为传唱的《高皇歌》,长达两百多行,是畲族人民的民族史诗,世代相传。比较重要的历史传说歌还有《麟豹王歌》和《封金山》等。

  当地许多民间有识之士也自发地为保护山歌做出自己的努力,引导畲族乡亲们在古老文化中融入现代摇滚乐、流行音乐等时尚元素,使不讲究节拍的畲族山歌变得节奏感、旋律感更强,更适于传唱。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传统的“独唱或对唱”模式,将山歌作为一种众人参与的舞台文艺展现在人们面前。

  来自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何昔村的钟清玉大妈,说到高兴处,还会蹦出几个“山歌词汇”。钟清玉在锦尚镇一家漂染厂打工,每月能有3500元收入,“钱袋子”是鼓起来了,可钟清玉并不满足。成立了畲歌互助会后,大家在一起唱唱歌,感觉生活轻松了,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唱歌之余,乡亲们常会讨论一下打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聊聊家里的事,说说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遇到烦心事,相互疏导疏导,家里有喜事的,说出来乐呵乐呵。有了“家”的感觉后,许多畲族人热心当地治安环境,义务担任“针对性巡逻”、治安联防队、维稳信息员,帮助深埕边防派出所推广治安防控举措。  

  伴着“山哈”山歌激情飞扬,往昔的“山旮旯”小村,一跃成为活力乡镇。建镇十年,福建省泉州锦尚镇经济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迅速发展。锦尚镇林忠明书记兴奋不已地说:“现在镇里文化广场上空,经常飘着畲族山歌。畲族兄弟姐妹们都把自已当成锦尚镇‘当家人’,腰杆直了,歌声响亮了,无形中制造了一种气场,活了经济,富了百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村民都很有奔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