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壮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方块壮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张元生 2018年01月16日 阅读量:

  方块壮字是壮族人民仿照汉字创造的一种文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壮族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在云南、广东、贵州和湖南省境内也有分布。壮族来源于中国的古代越人,它与广西、广东境内称为西瓯、骆越的支系有密切的关系。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壮族历史上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新中国以后,人民政府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

  历史上广西壮族地区民间流行的方块文字,有人称为“方块字”,也有人称为“土字”或“土俗字”,壮族称它为sawndip(土字)。据汉文史料记载,至少在唐代就已经仿照汉字创造了方块壮字。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有唐朝澄州壮族首领韦敬办撰写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碑文是用汉字刻写的。其中夹杂了一些变体字和土俗字,是至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壮族方块字。后来宋朝的庄绰在他的《鸡肋编》(卷下)中,也举例谈到了方块壮字。宋人范成大著《桂海虞衡志》,周去非著《岭外代答》以及在方志上对土俗字都有记载。

  方块壮字的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所取的汉字有繁体字,也有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大部分方块壮字是按照汉字的形声字造字法创造的。如用一个汉字的读音来表达壮语相同或相近的读音,用另一个汉字或汉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意义来表达壮语词的意义,构成形声方块壮字。例如:由左边的“虫”,右边“宁”声构成的方块壮字,壮语读nengz(虫;细菌)。

  有的字比较特殊,以一个汉字表示形符,另一个汉字表示声符,但表声符的并不按照汉字的读音,而是按照它所表示的壮语词的读音来读。例如:由左边“手”字,右边“黑”字组成的方块壮字,读ndaem(种),壮语“黑”也读ndaem、和“种”同音。

  有的由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组成,两个汉字都是表声的。例如:由左“房”右“方”组成的方块壮字,读fangz(鬼),是双声造字法。

  有的由两个都表示形符的汉字组成,是会意字。例如:由左“女”右“美”组成,壮语读gyaeu(漂亮)。

  有的采取反切的方法,其中一个汉字或汉字的偏旁取其壮语读音的声母,另一个汉字取其壮语读音的韵母。例如:由左“水”右“曾”组成的方块壮字,壮语读raeng(“肚子”胀),“水”壮语读ramx,取其声母r;“曾”壮语读(caengz)(取其韵母aeng)。

  用方块壮字写的歌本、故事书中,有一半以上是直接用汉字来表达的,这些汉字有的是借音,有的是借意。借音是借汉字的读音来表达壮语相同或相近的音,例如汉字“斗”,读daeuj,壮语意为“来”;汉字“匹”,读bit,壮语意为“鸭”。借意是借汉字来表达壮语词的意义,例如汉字“虎”,壮语读kuk,壮语的意义也是“虎”;汉字“走”,壮语读音byaij,壮语的意义也是“走”。方块壮字主要用于创作民歌,记录民间故事传说,书写巫经、契约和刻碑记事等。民间保存的方块壮字资料十分丰富,有些是手抄本有些是刻印本。绝大多数著作的写作年代和作者姓名已无从查考。

  方块壮字记录的资料内容十分广泛,如壮族远古神话,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陆驮公公》、《妈勒访天边》;《找太阳》;解释天象自然现象的《开天辟地歌》、《太阳和月亮的传说》;解释万物的来历和人类起源的《盘古歌》、《人类来源的传说》、《人的故事》、《牛的故事》、《物种来源的传说》;反映人类征服大自然,战胜天灾的《卜伯》、《特康射太阳》等。壮族有名的神话故事和古典长诗,还有《岑逊大王》、《姆洛甲》、《传扬歌》、《唱舜儿》和长达10000多行的《嘹歌》等。

  民间传说中的壮族歌仙“刘三姐”,在壮族地区是家喻户晓的,其歌词所以能世代流传,跟用方块壮字记载传播不无关系。民间保存的歌本,难以计数,如《接信》(勒脚体),全歌共31章,372行,流传于广西武鸣一带。《文龙与肖尼》是一篇优美的长篇叙事歌,反映一对壮族夫妻坚贞的爱情。长歌的形式有七言腰脚韵体、五言腰脚韵体和勒脚体。此外,还有时令歌、生产歌、风俗歌、盘歌和儿歌等。民间传说故事中比较著名的有《莫一大王的传说》、《花山壁画的传说》、《侬智高的故事》、《渔夫和皇帝》、《八哥鸟的故事》、《百鸟衣》、《达加》和《猩猩外婆》等。这些资料对研究壮族人民古代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学、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和民族关系等,都是宝贵的资料。

  方块壮字不能满足记录壮语的需要,所以它总是和汉文混合使用。又由于使用者汉文程度高低不同,方块壮字出现的频率也有所不同。新中国以后,不少壮族地区仍然使用方块壮字来编写壮族山歌和壮剧。方块壮字对壮族人民交流思想、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继承文化遗产,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方块壮字只流行于民间,它受方言土语差别的限制,没有经过统一规范,因此,它始终没有成为全民族通用的文字。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工作者开始对方块壮字及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

《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编辑:王韵茹

参考资料: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编《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