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语言文字 > 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 详细页面

不忘初心共筑梦 牢记使命译华章 —— 记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古语文室党支部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安宁宁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6日 浏览量: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忘我的奉献。我们的翻译人员就是这样,自始至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诠释了铁一般的信念、纪律和担当。”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兰智奇如是说。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古语文室党支部现有党员12人,占部门人数的2/3,其中绝大多数是业务骨干。为了让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薪火相传,党支部将传帮带视为重要的使命,党员干部主动言传身教,有问必答,把各自积累多年的翻译技巧和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让少数民族群众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是我最大的心愿。”一路走来,宝成如是阐释他入党时的初心。

  从事翻译工作38年来,宝成始终不敢忘记在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彼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赴宁夏支教。由于在思想、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宝成被党组织推荐“火线入党”。

  不忘初心、埋头苦干,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这不仅是宝成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他所在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古语文室党支部所有党员的心声。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古语文室开展翻译业务学习。特木尔巴根摄

   

  讲政治、顾大局,全身心投入翻译工作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翻译局党委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等重要文件文献中,摘编了党员应知应会100题,下发支部学习。蒙古语文室开始思考,如何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对大家的翻译业务进行锻炼。出于职责使命,蒙古语文室党支部当即决定,组织全体党员将局党委下发的《党员应知应会100题》翻译成蒙古文。

  “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再次凸显。”敖登其木格回忆说,大家主动请缨,熬夜苦干,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党员应知应会100题汉蒙对照》编印完成。这份学习材料原本只在蒙文室内部作为学习交流资料使用。但随着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份学习资料产生兴趣。一开始只是在亲朋好友间相互借阅,后来甚至陆续接到来自内蒙古、青海等地蒙古族干部群众的电话,询问是否能够向他们提供这份材料。为此,蒙古语文室又重新组织力量进行审定编译,字斟句酌,用最严谨的态度,最规范的翻译,向少数民族干部“原汁原味”传达中央精神。

  这是蒙古语文室为党传声、为民服务的常态。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不仅要重视外语翻译,而且要重视民族语翻译。正是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55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成立,成为党的声音的传播者和我党联系各族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讲政治、顾大局、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一直是我们局的优良传统。”蒙古语文室党支部书记哈森说,为了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党支部将政治建设与翻译主业深度融合,通过支部微信群、支部工作APP等随时随地学习,并利用党小组会集中学习等形式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要确保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

  2018年5月9日上午10点,蒙古语文室接到通知,要求当晚入住某重要文献的翻译工作驻地。“通知来得很突然,但大家都习以为常,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准时到驻地报到。”灵利说,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年纪大的同志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坚持到底;年轻的同志把两三岁的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照看,全身心投入翻译工作。

  不是军人,却能做到党一声令下,说走就走。多年来的重大任务表明,蒙古语文室就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硬仗、政治过硬的高素质队伍。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在蒙古语文室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舍小家、为大家,把对党忠诚化作一次次挑灯夜战、俯案深耕,一行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句词章。

  近年来,蒙古语文室成员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文件翻译、同声传译,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重要文献的翻译、审定和发稿工作。除此之外,还完成了《党章》《政府工作报告》《宪法》《胡锦涛文选》三卷本等一系列翻译工作,任务总量达500多万字。

  “在党和国家需要之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就是我们蒙古语文室党支部的行动纲领。”哈森说。

  

  

  守初心、担使命,打造高质量翻译队伍

  “刚入职,蒙古语文室就为我制定了严密的业务培养计划,安排经验丰富的额尔和木老师作为我的业务导师。”南丁说,对于她所翻译的稿件,额尔和木会逐字逐句地批改,提出修改意见。

  为新入职的人员配备业务导师,帮助年轻人尽快熟悉翻译工作,是蒙古语文室在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业务导师不仅在工作中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还要时刻关注年轻人的思想状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让南丁难忘的是,有一次额尔和木在看过她的翻译稿后,专门以书信形式详细指出了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此后,南丁经常把信件拿出来学习。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业务的指导,更是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

  今年参加工作的满达,入职半个月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共产党好,到了工作岗位,更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满达说,虽然工作很繁重,但他身边的党员总是满腔热情,甚至连吃饭时都在讨论某个词应该怎么翻译更合适。“我希望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更好地为民族语文翻译贡献自身力量。”

  老党员宝成,经常找来汉蒙经典译著,让年轻人先尝试着自己翻译,然后他就翻译差别、处理方式等与原译文进行比照,指出哪些翻译得好,哪些需要改进。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年轻人获益匪浅。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文稿翻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对政治术语多、用语鲜活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而言,如何翻译得准确,既让内容、风格与原文高度一致,又让少数民族代表、民族地区群众易于理解,需要翻译人员对每一个词句反复斟酌,需要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真正学深悟透。

  参加党的十九大翻译工作的额尔敦木图说,像“公约数”“把纪律挺在前面”等词语,经常是专家们一起查考文献、仔细斟酌、认真研究,可以说是精雕细琢、慎之又慎。“有时为了一个词语,要翻阅大量的经典译文。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经常废寝忘食,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都是常态。”

  “无论是领袖著作、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党章的翻译,我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做到原汁原味地传达好每一份文件的内容和精神。”额尔敦木图说,在翻译过程中,大家不仅提升了政治理论素养,翻译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充分体现了翻译工作者讲政治、顾大局、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也充分体现了翻译工作者“衣带渐宽终不悔”、“挑灯夜战寒窗苦”的境界追求。

  

  

  守正创新,发扬“国家队”的良好风貌

  “母语是带有感情和温度的。”灵利说,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一些年迈不懂国家通用语言的农牧民,用母语来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文献,不仅是其享有的合法权益,更能在阅读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为了提升蒙古族群众用母语感知国家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获得感,蒙古语文室想方设法提升翻译的能力水平建设。今年6月,蒙古语文室参与策划的“第1期全国蒙古语文翻译中级人员专题研修班”在西北民族大学成功举办。这是首次将蒙汉双语翻译的培训对象从高级职称人员延伸到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

  这次研修班正值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大家将业务建设与政治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在学深悟透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的同时,又热烈探讨了这些政策文件的翻译之“术”。

  “道”之不悟,则“术”成无源之水;而“术”之失范,则“道”难行天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词术语层出不穷,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等。对这些新词术语的正确理解和翻译,以及审定、统一和规范,不仅关系到中央决策部署、国家法律法规的准确传达,也关系到少数民族语文的正确学习、使用和推广。

  在日常工作中,蒙古语文室党支部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的原则,针对那些还没有固定、准确译法的词语,专门建立了名词术语小组,在内部暂定一个统一的译法,待国家层面的新词术语会议召开时,再提交共同商定。

  今年主题教育期间,蒙古语文室在吉林前郭尔罗斯主办了2019年度蒙古语新词术语翻译专家审定会,将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翻译专家聚集一堂,对近一年来出现的320条新词术语进行集中审定,目的就是定标准、立规矩。

  “翻译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我们审定的原则除了符合原文内涵,还要体现对蒙古族语言习惯的尊重,要通俗易懂,容易让基层牧民群众接受和学习记忆。”哈森说。

  严谨、务实的作风,造就了蒙古语文室过硬的专业特长,小小文室人才辈出。38年如一日奉献给翻译事业的宝成,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受邀为多任蒙古国总统、总理及蒙古国驻华使馆举办的国际会议担任译员,体现了翻译工作“国家队”的良好风貌。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在脚踏实地、接力奋进中积累前行。”哈森表示,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任重道远,她相信随着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必将激励大家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语文翻译这项凝聚人心、宣传理想的崇高事业之中。

  

  资料来源:

  中国民族报:国家民委主题教育联合报道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