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人文景观  > 详细页面

西安大雁塔和清真大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彭瑞花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浏览量: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到访陕西,先后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大雁塔、化觉巷清真大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带回大量佛舍利、贝叶经和金银佛像等宝物。为存放经像、舍利,经朝廷批准,玄奘建造了大雁塔,担任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带领弟子们从事佛经翻译,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佛教经典。

  大雁塔最初仿照西域窣堵坡形制,仅有5层,每层存有舍利,不可攀登。后来经过历代的改建、修缮,逐渐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色的砖仿木结构建筑,可以登临,层数和高度多有变化,最终固定为今天看到的7层塔身。大雁塔的建筑特色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玄奘在此处的佛经翻译活动,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1961年,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大雁塔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2014年11月,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总部向大慈恩寺赠送一尊素可泰金身佛像,并举行了佛像安奉法会。据介绍,这尊佛像是2007年为庆祝和纪念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陛下80岁寿辰,由“世佛联”铸造的19尊金身佛像的最后一尊,极为殊胜。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习近平主席陪同莫迪参观大慈恩寺,同登大雁塔。莫迪在大慈恩寺般若堂题词留念,并向大慈恩寺赠送了一株菩提树苗,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回赠一尊玄奘法师铜像。2016年11月,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一同参观考察大慈恩寺,加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

  化觉巷清真大寺是西安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距今已有1250余年的历史,今天仍是西安伊斯兰教重要的活动场所。唐初,我国开始和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伊斯兰教便随着阿拉伯商人经“丝绸之路”进入长安,得以传播和发展。作为伊斯兰文化的象征——清真寺,便在长安应运而生。化觉巷清真大寺在宋、元、明、清经过几次重修和扩建,现在已经看不到唐代的建筑遗存,主要保留了明代永乐年间的气势和规模。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化觉巷清真大寺不仅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色,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容与风格,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该寺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成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20余通中阿文古碑,记录着化觉巷清真大寺的沧桑历史。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天宝元年所立“创建清真寺碑”,还有几座明清时期所立的石碑,记录了这座古老清真寺的兴建和发展历程。化觉巷清真大寺经堂内珍藏着明代手抄本《古兰经》和清代绘制的天方麦加图,为我们今天更好地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近年来,化觉巷清真大寺接待了数十个国家和组织的上百位首脑人物和国际穆斯林知名人士,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1300年前,玄奘自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到达印度求取佛法,前后历经19年时间、5万里行程、100多个国家,带回600多部佛经,还有珍贵的佛舍利、佛像等。他回到长安后入住大雁塔,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因此,大雁塔是玄奘实现其佛教理想的地方,也是东西方文化真正融汇交流的地方。通过经典翻译,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化觉巷清真大寺最早建于唐朝,丝绸之路的畅通、贸易往来的兴盛带来了伊斯兰教,开明的宗教政策保障了化觉巷清真大寺的建立,满足了回民街广大穆斯林的宗教活动需求,促进了宗教的和谐共处。因此,无论是大雁塔还是化觉巷清真大寺,两者都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展示的是我国历史文化上的开放包容。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广阔的合作平台,是一条和平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首站选在里昂——古丝绸之路的终点。此次马克龙访华,首站选在西安——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克龙在大明宫的演讲中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和“共享的”。欧洲和中国必须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